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实际上,这几乎可以说是整个高空台测试中最复杂,也是难度最大的环节。

其它试验科目毕竟只是考验发动机的性能。

而进气畸变实验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其实是——

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

虽然在刚到涪城分配任务的时候,阎忠诚实际上只要求常浩南对发动机的喘振情况进行测试,但严格的进气畸变试验绝对不等同于逼喘试验。

毕竟除了喘振和旋转失速这种极端情况之外,进气畸变更普遍的情况还是会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

尤其是对于经常要进行大迎角、大侧滑角的过失速机动,甚至在这些机动过程中还要发射飞弹/火箭武器的战斗机来说更是如此。

此前一直困扰歼8-3的飞弹发射尾烟也算是进气畸变的一种。

所以要想评价发动机的稳定性,至少要先定义什幺叫稳定性、有哪些指标能够确定稳定性、又该如何测量这些数据……

而整个华夏的航空工业目前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涡喷14实际上是华夏第一个走到这一步的发动机。

1994年,我国在引进美国的 ARP1420和 AIR1419标准基础上,发布了GJB/Z64-94,也就是《航空涡喷和涡扇发动机进口总压畸变评定指南》。

然而这份指南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试验数据的支撑,也没有计算程序及工程方法,可以说没有任何操作价值。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这个问题一直到90年代末,系统性引入俄罗斯的相容性理论和分析方法之后才陆续得到解决。

真正把标准定出来更是已经新世纪了。

涡喷14肯定不能等到那个时候。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