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年底之前?」
听到这个时间节点的卢育英一愣,然后在心中盘算了一下。
如果能再注入一笔资金,提高一些工作效率的话,他手头的歼7F项目似乎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如果您认为歼7MG的性能仍然不足的话,我们目前有一种即将完成设计的歼7深度改进型号,通过把机头进气改为下颌进气,腾出了安装一部直径600mm雷达的能力。」
「即将完成设计……那幺进度方面能否赶得上?」
拉蒂夫显然也来了兴趣。
「我们采用了一种,呃……特殊的设计方法,所以相对原型号的变化不大,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年初完成首飞没有问题,因为都是成熟的子系统,试飞进度也会很快。」
「那幺机载武器系统呢,能否换装一台义大利或者法国制造的雷达?」
「唔……」
卢育英犹豫了一下:
「如果是单纯采购,不涉及共同研发的话,因为先期的投入都是我方承担,所以贸然更换新的机载设备无论是时间还是资金成本都会比较大。」
「而且少将先生可以放心,我们华夏生产的航电设备同样可以兼容义大利生产的阿斯派德空空飞弹。」
这个解释算是半真半假。
在歼7改进型上面对国产化率咬的这幺紧,经济帐确实是一方面。
作为一款轻型战斗机,歼7的价格没办法定得很高,而义大利或者法国的的子系统价格又往往突破天际。
例如之前出口巴基斯坦的歼7MP就应用了不少国外技术,要是按照官方汇率核算成本的话甚至是亏钱的……
当年因为急缺外汇,加上歼7M还肩负着开辟海外市场打出口碑的任务,所以能用华夏币换美元的事情哪怕亏本也可以捏着鼻子干。
但如今再做这种事情就不太明智了。
不过还有另外一层考虑是卢育英没说的。
那就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华夏和西方的关系转冷,这种涉及到第三国技术的外贸项目受到的非技术层面阻碍实在太多,无论是华夏航技还是航空工业,都经常为此而耗费大量精力。
而且还会带来巨大的违约风险。
听到这个解释,拉蒂夫露出了有些纠结的表情。
208雷达和阿斯派德中距弹的匹配问题是直到1995年末才解决的,距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
先不说可靠性问题是否完全解决了。
就说这个208雷达。
它属于早期的单脉冲雷达,性能属实比较抱歉。
因为没有应用脉冲都卜勒体制,虽然纸面探测距离也有30多公里,但是截获距离、探测精度、抗干扰……
只能说是解决了有无问题,相比于更早的204雷达,总算是能实现锁定目标并引导攻击的能力。
总之上升空间很大。
「实际上,我们的歼7F并不一定要全新生产。」
见到对方迟迟不给出回答,卢育英也知道自己必须得拿出一些有足够分量的筹码了。
「它也可以通过贵军已经装备的歼7P/MP系列战斗机进行升级得到,区别仅仅是雷达的口径限制从600mm减小到520mm,而飞行性能甚至还会提高。」
「哦?」
拉蒂夫的眼神果然亮了起来。
今天有点忙,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加一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