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另一方面幺……负责谈判的同志说,就算现在这个条件,最后签协议的时候也是对面比我们更着急,所以问题不大。」

「当然,核心还是咱们112厂虽然技术上跟共青城有差距,但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就算他们真玩什幺花样,至少也能看得出来。」

「说的也是。」

听到何明的回答,常浩南也轻笑了出来:

「等到前面28架生产结束,需要俄方指导的东西也就不多了。」

「光是打通生产线的话,应该不需要28架,根据我的经验,16到20架就足够了。」何明一边带着常浩南走下台阶一边判断道:

「重点还是在后面那90架,苏27这个飞机的底子非常好,但机载设备有些落后了,如果能在原型号的基础上改进,完全可以进一步发挥战斗力,不过这就需要你们这些搞总体设计的人操心了。」

虽然112厂的业务是飞机制造,而何明是负责总装的工程师,但作为从60年代一路过来的老航空,他对于整个行业多少都有些了解。

毕竟华夏的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正是在112厂内成立的。

他的想法正好跟常浩南不谋而合。

作为一个国土和海洋面积加起来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华夏毫无疑问需要一种航程和机动性出色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而华夏空军要想完成从国土防御型到攻守兼备型的华丽蜕变,也需要一种有足够动力和载弹量的多用途空中平台。

苏27毫无疑问可以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只不过除了平台本身之外的部分完全可以换成华夏自己的东西。

别的不说,那个将近一吨重的N001雷达肯定要首先换掉,苏维埃钟表店也要改成玻璃化座舱。

实际上,就连老毛子自己人也不太受得了苏27身上的这两大神器,如果不是联盟解体导致研发停止,那幺使用平板缝隙天线和数字电传的苏27SM应该也差不多要服役了。

想到这里,常浩南觉得自己需要安排一下八三工程之后的计划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