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二位的鼎力相助,相信我们对那部干扰吊舱的研究工作必定会非常顺利。」
见到两人飞速达成共识的一幕,最高兴的就要属郭林了:
「那这次我回金陵之后就马上向上面打报告提交项目申请,邀请二位一起加入,如何?」
他的语气中突出一个迫不及待,生怕这两尊大神回去之后就改主意。
「好。」
常浩南的回答十分简短。
「可以,那我就等着你们的消息了。」
反而是看上去有些生人勿进的徐洋反馈更积极一些。
「不过说起来也真是巧啊,我们两个的那篇论文,应该是刚发出去就同时被机电二局和你们14所看到,然后分别应用到了霹雳11飞弹和1472雷达项目,最后还一起装在了歼8C上面。」
常浩南看着一脸欣喜的郭林随便找了个由头准备把话题继续下去。
然而这句话却让旁边的徐洋感到颇为意外:
「不是吧,常博士,当初可还是你提的建议要投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来着,刚刚这话怎幺搞得好像不知道这期刊在业内是什幺地位一样?」
对方的反应让常浩南有些不解:
「知道当然是知道的,业内顶刊嘛,但控制领域的顶刊总归有好几本,难道他们电科集团的研究所都会在第一时间订购幺?」
这个年代还没有未来那种过稿之后提前在网络上见刊的说法,尤其国内的网际网路建设也是刚刚覆盖大中城市,不少学术机构的网络硬体建设甚至都还没跟上,要想获得国外的第一手学术信息往往需要用邮寄的方式购买纸质刊物。
即便不考虑国外那高昂的出版物价格以及跨国邮费,这个过程也需要折腾相当长一段时间,往往导致难以迅速跟踪国际最前沿的研究进展。
除非通过人肉快递或者传真的方式,但这种办法也不可能广撒网式的对大量期刊使用。
「呃……」
徐洋听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后有些无奈地单手扶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