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常浩南的解释并没有完全消除徐洋的疑惑:

「那个吊舱的恐怕要非常大才行,耗电量也要相当惊人,不论是用行波管移相放大器还是用数控移相器实现载频移频,都不可避免会因为谐波电平过高而降低有效干扰功率,另外这两个东西的小型化目前也比较难。」

郭林摇了摇头:

「确实不小,但其中大部分空间都用来容纳了一个合成孔径雷达天线,用于电子干扰设备的地方不算大。」

此时常浩南注意到会议室外面已经多了不少人影,显然压轴进场的大佬应该要出面了,于是赶紧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总结:

「不管怎幺说,徐研究员刚刚说得也有道理,所以我们研究这个战利品的核心目标就应该是搞明白它如何实现对PD雷达的有效干扰,并且尝试对其进行仿制和改进,最好能装备到我们自己的飞机上面,歼8C两个发动机的36kw供电功率还闲着一多半呢。」

实际上,关于这个吊舱,常浩南在听到郭林的描述之后就已经有了一些猜测。

打下来米格25这件事情是他重生以后带来的蝴蝶效应之一,并无前世的经验可供参考,但这个干扰吊舱的效果听上去很接近经常被挂在苏27翼尖上面的那两具L005S主动式电子对抗系统。

L005S的体积相当紧凑,耗电量也不大,但即便到21世纪初都一直有着不错的效果,关键就在于它并未使用传统的行波管放大器或者数控移相器,而是使用了数字射频储存器(DRFM)实现直接数字合成技术(DDS),从而完成数字移频。

是的,老大哥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可以生产出DRFM和FPGA这些元器件了,基本上只落后于美国,并不是靠黑魔法实现的电子战能力。

而且更抽象的是,在苏27的飞控都还用着模拟电传的时候,它配套的干扰机就已经实现了全数位化。

当然,如今距离L005S定型毕竟又过去了10年,并且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终究还是超级大魔王,那个吊舱里肯定还有其他黑科技,但基本原理恐怕不会有太大变化。

因为前世一直到常浩南重生之前,对雷达的欺骗干扰从原理上还是没脱离这套东西。

无非是算法和元器件的水平提高了。

只不过这些东西常浩南目前还只能在心里想想。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