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说起来,常工。」

一样正在看电视的郭林向坐在旁边的常浩南问道:

「前段时间我们14所也有几个骨干突然接到命令去镐京出差了一段时间,是不是就跟这个事情有关?」

电科集团虽然不是航空工业系统的一员,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非常密切。

那架轰6AIT的电子设备改装,就有不少电科工程师的参与,大概就是郭林所说的这些人。

「算是吧。」

常浩南点了点头:

「这次也算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咱们眼下估计也就航空气象安全一个领域能做到领先世界,结果JAA那边刚刚好就因为这方面的事情被搞得焦头烂额,所以这协议才能签得这幺顺利。」

如今已经不是二百年前的密约外交时代,谈判这种事情在进行的过程中才需要格外保密,现在协议都已经签完了,只要不涉及具体的技术细节,倒也没什幺不能说的。

「这个总装中心……又是选在沪市?」

郭林对于航空方面的事情也算有些了解,在波音宣布并购麦道之后,MD90这个型号肉眼可见地不可能再有什幺发展前景,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认为这是想要给沪飞那边的制造厂找个下家,不至于因为找不到订单而分崩离析。

「不会,具体在哪里目前还没定,但总之为了避免一些人欺上瞒下,影响到咱们国内自己的航空产业发展,肯定是要选择一个此前没有太多航空产业布局的地方建新厂。」

常浩南前些天在三座门开会的时候就得知,他跟丁高恒说过的这个选址原则已经被更高级别的领导拍板确定了下来。

「完全重起炉灶?那这个工程量可不小啊。」

徐洋坐餐桌对面,只能通过一个有些别扭的姿势看到电视屏幕,好在那条新闻已经结束,所以她也就转回了身子:

「我在伯克利上学的时候,跟导师去过麦道在长滩的工厂,要想从头建立一个那样的生产基地,我觉得没有5到10年时间很难做到。」

伯克利和长滩都在加州,徐洋作为控制工程领域的博士,有机会参观也很正常。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