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而军用领域,他们也正在面对大洋彼岸老对手施加的巨大压力,急需改变过去十几年中相对武备废弛的状态,迅速建立起一支拥有尚可即战力的军队。

并且,华夏人并不是那种凡事只能看到眼前,他们比较习惯于计算长远,所以对于一些「暂时未必用得着,但以后肯定很有用」的技术和装备也会存在需求。

而这些对于困顿之中的伊留申集团而言,都是机会。

时刻关注着这个代表团的并非只有洛兹科一人。

按照航空出口公司组件时的约定,图波列夫、苏霍伊、卡莫夫、雅科夫列夫等其它主要参与成员也都派出代表随行,准备看看是否有什幺可以捡漏的机会。

此外,塔什干的市长肖开提·米尔济约耶夫也带着自己的一套班子,挤进了接机的队伍中。

在联盟尚未解体之前,当时的契卡洛夫航空制造厂几乎是整座城市,乃至整个乌兹别克的支柱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随着近些年订单数量的急转直下,当地的经济也直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所以后者也希望能把一些华夏的订单留在本地,哪怕不说利润和税收,至少能解决一部分让他火烧眉毛的就业问题。

两个人在这方面有着共同的诉求。

但也就止于此了。

作为伊留申集团高层的洛兹科非常清楚,不可能长期把飞机制造能力留在一个不受控制的地方,从长远来看必须要在俄境内建立新的生产线,如今接单只是为了维持住契卡洛夫厂有经验的工人和工程师而已,一旦情况好转新厂建成,就会把大多数产能,甚至员工都带走。

而代表本土势力的米尔济约耶夫当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他希望能把伊留申的产能留在塔什干。

两个同床异梦的人带着接机的队伍在塔什干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终于看到一架四发的大型宽体客机从淡淡的云层中出现,并缓缓下降。

「伊尔86?」

站在洛兹科身后的契卡洛夫厂厂长库切罗夫第一个认出了那架飞机的型号: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