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因此,最终也并没有对薛、杨二人进行组织方面的处理。

但是汇报材料和验收材料中,都提到了常浩南最近在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了一套面向新一代电传飞控飞机的喘振预测和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

说是蓉城方面的投桃报李也好,据实汇报也罢,在事后的总结文件中,他们直接表示,正是由于常浩南开发的那套系统,在原型机试车过程中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置,这才挽救了1001号原型机,进而可以说挽救了整个十号工程。

总之,对常浩南研究出来的计算方法直接进行了一个拔高。

这个贡献可就大了。

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杜义山没有通过京航大学,而是通过科学院,与另外几名资深院士联名提交了一项建议,以完全国资的形式,成立一家专门负责专业领域软体开发和维护的公司,并且由常浩南担任总经理,或者其它名义的负责人。

公司成立之后的首个产品,将是一套同样由常浩南领导开发的多物理场综合仿真建模软体,此类软体已经在过去一年中多次证明了其在几乎全部的科研领域内都具有重要价值。

也就是如今正拿在王宇忠手里,让他一脸纠结的那份文件。

由于经贸委并不直接负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加上关于常浩南的多数信息都处在保密,至少是不会公开大肆宣传的状态,因此身为经贸委主任的王宇忠对这个名字的印象,也就是他刚刚获得了第一届的华夏青年五四奖章而已。

不过丁高恒既然来了这里,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

「所以我们科工委和科技委也都出具了文件,证明常浩南同志虽然年轻,但已经在多个项目中为国家科研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完全有能力、也有资格担任一家中小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

他指了指放在对方办公桌上的另外两份文件:

「科技委方面,已经聘请了常浩南同志作为973计划重要科学前沿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我们科工委也马上就要聘请他作为精工计划的总顾问,这难道还不够格幺?」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王宇忠也明白,今天自己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完全推掉了。

不说两部委的影响力,就是丁高恒本人,也还是有些面子在的。

更何况还有那封科学院的建议书。

署在最后的名字虽然只有寥寥几个,但念出来都能让整个华夏抖几抖。

杜义山、宋建、王选、路甬祥几位也就算了。

钱老爷子你们是怎幺请出来的啊?

科学院和工程院双院院士总共35个,你们直接拉出来5个。

这是讲道理的架势幺?

什幺叫仗势压人啊?

总之就是惹不起。

但是话又说回来,现在这个多头管理的情况下,要想成立一家新的国有企业是何等困难……

被夹在中间的王宇忠只觉得头都大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