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当然,系统肯定没办法直接变出一个装着程序的U盘或者硬碟来,就算直接给结果,也还是只能灌到常浩南的脑子里面。

但是这至少让他从一开始就有了总领全局的能力。

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算力,就可以直接并行分配任务,甚至把程序拆成一个个模块,由不同的人负责完成,最后再统一拼装起来,而无需等到一项工作结束之后,再根据结果部署下一项。

效率会提高十倍不止。

当然高效率是有代价的。

那就是需要很多人。

未必需要特别高的水平,只是数量必须非常多。

但又不是一直需要。

把初版软体搞出来之后,接下来的升级、维护和资料库完善这些活,就没那幺急了。

这样比较奇特的需求造成的结果是,在软体的开发阶段,更适合由传统的课题组模式来完成。

毕竟可以利用科学院和学校内部大量的人(研)力(究)资(生)源。

并且只要以项目补贴的名义发钱就行,不涉及到国企招聘员工那种复杂的组织和合同关系。

但在进入维护阶段之后,又需要切换到企业的模式。

因为流动性极大的研究生根本不可能满足长期叠代更新的需求。

而国企,尤其是科学院旗下的国企,则可以直接和教授或者研究员们签长聘合同。

如果有当初参加过程序开发的研究生毕业之后想要进来继续工作,那自然更好。

只不过常浩南最开始的时候担心这幺复杂的要求会显得自己B事太多,所以没好意思提。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