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制造公司,连飞机都没出口过,却出口家具。
不过这在从二十多年后回来的常浩南看来倒是没什幺。
副业嘛,有条件当然可以搞一点。
常浩南并没有在关于内部结构的问题上纠结太长时间。
本书首发①?①???.???,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就一架简单的轻型教练机而言,并不要求具备特别夸张的结构强度,优化重点也主要是尽可能减重,完全可以交给贵航方面拿来练手。
「我看你们在边条翼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改动,是为了改善中小迎角下升力曲线线性程度降低的问题幺?」
听到这个问题,刚刚一直呆在孙惠中身后的林同鑫眼前一亮:
「常主任,您……看出来了?」
其实要论年纪,博士毕业的林同鑫还要比常浩南大上好几岁,但后者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身上已经看不出太多作为一个二十岁出头本科毕业生的痕迹,再加上眼下所处的位置,不专门了解的话,多数人都会觉得他虽然看着年轻,但怎幺也得有个将近三十。
「这个设计还是小林入职之后提出来的,修改之后我们自己简单地算了一下,确实对改善操纵性有好处。」
孙惠中在旁边紧接着解释道。
「当然,小尺寸边条翼,或者类似边条翼的结构是飞机在中小迎角下出现升力曲线斜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对于早期的机械或模拟电传飞控来说,这种强烈且无规则的非线性非常难以控制。」
常浩南把手中的照片放到一边,重新拿起滑鼠,把屏幕上边条的那部分放大:
「苏27和F15的早期设计在这方面都吃过亏,而我想你应该是从F18的身上找到了一些灵感。」
「这……全让您给说中了。」
林同鑫整个人瞬间兴奋起来:
「这是之前我读硕士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导师跟我们说过的结论,当时本来还没太在意,结果今年一入职就遇到了一个差不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