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常,那个膨胀袋和钢制板架的设计出来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我,等会我就去通知军工系统内的被服厂和机械加工厂,让他们随时准备转产。」
丁高恒的反应虽然没有曹刚纯那幺激动,但从他比平时快得多的语速中,也能听出几分迫切。
「老曹。」
怀国莫从后面站起身,叫住了已经带上帽子准备回去部署任务的曹刚纯,把手里面的一张纸递给了对方。
他是交通大学化工系出身,虽然已经有些年没参与过具体的化工项目,但过去学的一些基本功还没忘,刚刚一直没开口就是在根据常浩南描述的材料性质反推可能的成分和合成路线:
「根据我的分析,小常同志提到的那种材料应该是某种以丙烯酸或者丙烯酸盐为原料之一进行交联聚合的产物,你可以告诉化学工业部,把重点放在这个领域的化工企业里面。」
「好。」
曹刚纯接过那张写满了元素符号和化学结构式的纸。
炮兵专业毕业的他并不能完全看懂,但这不重要。
随着这间会议室里面的人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条条命令有条不紊地向全国各地发出,与正在全国各地集结待命的解放军战士们一起,准备对抗这场摆在面前的天灾。
庞大而精密的国家机器,开始在关键时刻展露出它的伟力。
哪怕,只是一部分。
当天晚上,位于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沿岸地区的几十家军工厂就收到了从上级单位发来的指示,让他们立刻进入生产动员状态,随时准备转产一种由高强度化纤为原料的多层密封袋,以及一种尺寸在2-3米之间、可以由螺栓快速组装的钢制结构架。
稍晚些时候,这些地区范围内的纺织和钢铁企业也接到了类似的通知,要求他们暂停手头的订单,优先向附近一批已经常年没有太多生产任务的军工厂提供原材料。
第二天清晨时,赣省和鄂省附近的陆军航空兵部队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起飞,对当地的受灾情况进行航空侦察。
12个小时之后,一个来自浙省大学的课题组在鄂、陕两省边界放飞了一艘携带通信中继设备的平流层飞艇。
也就是一个半月以前,在琼省南部负责为执行筑堤行动的海军航空兵飞机提供通信中继的那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