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64章 还是从二毛那挖人吧

常浩南对于安70这个型号的感情,总体上还是比较复杂的。

毫无疑问,运8平台,就算经过了他和梁绍修的魔改,底子终究也还是太差,整不出什幺花来。

把飞行安全问题解决一下,基本也就到顶了。

航程,尤其是重载情况下的航程实在是救不回来。

不要说安10这样一个客货两用机为基础发展出来的运8,哪怕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面一直作为战术运输机标杆的C130,在进入21世纪以后也会迅速落伍。

虽然捏着鼻子也能用,但终究满足不了未来军队对于战术运输机的性能追求——

哪怕再怎幺有钱的国家,过日子也总要精打细算的。

实际上,伊尔76对于起降条件的需求,就已经和自己的前辈安12,也就是运8的原型差不多了。

而C17,尽管最大起飞重量和运载能力相比伊尔76要强得多,但也依然保持了相当强的场地适应性,完全可以在等级较高的非铺装跑道上起降,只是在这种情况下载重能力会受到影响。

甚至苏军也确实认真考虑过完全放弃原教旨主义的战术运输机,直接用伊尔76与更高一档的安22进行高低搭配的疯狂思路。

不过哪怕是冷战巅峰期的美苏,也终究扛不住让战略运输机打杂带来的高昂成本和寿命浪费,最后也还是老老实实继续用着安12和C130。

另一方面,以一个重生者马后炮的眼光来看,未来这种百吨多点体量的「跨界战术运输机」,实际上对于不同的用户可以有不同的定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