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其实完全听到了刘永全的想法,但因为还在一心二用地调试设备,所以脑子里暂时组织不出一段完整的语言来,恰好他后面要说的东西又比较复杂,于是只好先嗯一声以示自己听到了。
然而这个反应却让刘永全冷汗直冒,回到读研时候的既视感更强了。
「嗯?」
常浩南这时候终于做完了手头的活,在实验服上随手擦了擦手心上的汗,然后回过头,就看到了一脸挨训学生模样的刘永全:
「你想说,如果那个研究真的有意义,也没那幺容易发出来是吧?」
对于最关键的核心技术细节保密这种事情,各国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就拿气膜孔冷却这个事来说,自从70年代末相关概念被提出之后,将近20年时间,整个行业内愣是找不出一篇有价值的研究文章出来。
综述就更不用提了。
这导致当年研发涡喷14的时候,由于过高的涡轮前温度而必须上气膜冷却的华夏航发研究人员只能从一些俄文的只言片语中搜刮一些碎料出来,最终虽然也把涡喷14的涡轮给造了出来,但冷却效果总归有些不尽人意。
好在后来用上了国产第二代的镍基高温合金,用一定的成本代价保住了最基本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否则常浩南当时除了压气机之外甚至还得把涡轮也顺道给改了。
那可就不是几个月时间能完成的了。
「是啊。」
听到常浩南的反问和自己想法差不多,刘永全总算勉强放松了一些:
「MIT的那篇文章,虽然在理论上确实有一些突破,但距离实际应用,还是有些距离,从一些报导上看,国外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应该还是槽缝射流的冲击冷却和成型孔射流的气膜冷却结合,可能这也是这篇文章最后被放出来的原因。」
「不对。」
常浩南直接摆了摆手,然后走到旁边脱掉身上的实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