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没错。」

常浩南带着刘永全来到旁边的实验桌旁,一台笔记本电脑正放在上面,屏幕中正显示着一张等温曲线图:

「我之前本来觉得,用目前的TORCH Multiphysics软体就可以直接完成气热耦合模拟,但真正操作起来,发现还是把情况想的太简单了。」

他说着把曲线图的一个部分用画笔工具圈了出来:

「你看,主流与高动量冷却射流相接触后,将在射流下游的两侧区域产生一对旋向相反的涡结构,这对涡结构的旋转方向起到聚拢壁面冷却气抑制横向扩散的作用,同时其也有擡离壁面冷却气的趋势。」

「所以……」

这张图,刘永全还是看懂了的:

「所以吹风比(冷却气流的动量)越大,主流越是难以压制冷却射流,冷却气会越早离开固壁表面,导致对下游的冷却效果越差?」

常浩南点点头,心说不愧是在原来的时间线上真正把涡扇10带入成熟的人,尽管目前除了发型比较大佬之外总体还略显经验不足,但基本功确实可以,只是看了几眼便很快抓住了关键结论:

「没错,所以如果综合考虑整个发动机的气热耦合效应,就会发现如果一味地提高冷却气用量,那幺越往后,冷却效果的提升越不明显,很快就会触碰到一个上限,而且因为气流损失太大,还会影响到发动机本身的性能,甚至是工作稳定性。」

「这一点,不做工程上的整体考量,而是只研究对叶片的气膜冷却效果的话,是不可能发现的,我推测,这应该也是美国人那边目前正在走弯路的原因之一。」

在自己的判断被常浩南肯定之后,刘永全几乎是下意识地想到了最直接的办法:

「如果我们扩大气膜孔的孔径,不就可以在冷却气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气流流速,改善……」

但他很快就自己否定掉了:

「不对,单纯增加气膜孔孔径会导致压力损失变大,得不偿失……」

「那常总,如果把冷却孔从圆柱形改成锥形,进口面积小,出口面积大,不就可以改善气流对叶片表面的覆盖性了?」

这下子,常浩南确实对他有些刮目相看了。

异形孔的冷却效果好于圆孔,这搁在20年后是任何一个相关专业本科生都会知道的事情,但是放在眼下,整个华夏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一片空白。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