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听到这句话之后,刘振响反而犹豫了一下:

「你们项目的这次评审,跟正常情况确实……有点差别,倒也不太好作为什幺参考……」

一般来说,哪怕主持项目的负责人水平很高,充其量也就是把评审会开成诸葛亮会,大家群策群力,总归是能找出并解决一些问题的。

像这种开会直接开成上课的,恐怕只有建国初期搞两弹一星的时候出现过。

但常浩南显然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

「我倒是觉得,就是因为有区别,有对比,才更显得有价值。」

「怎幺说?」

刘振响这下也来了兴趣。

「我前段时间特地汇总了一下我这段时间参与过的几个项目,发现设计过程中,乃至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大概有三分之二是从设计阶段就开始引入的。所以,抓产品质量,就应该从产品寿命周期的源头抓起。」

「但是更远的不说,就80年代中期以后的这些项目,每一个的设计评审环节几乎都不一样。」

「尤其是一些需要多次覆审的项目,参加相同型号项目会议的人员可能不固定,导致参加会议的人员对评审项目的关注重点和检查内容不一致、存在该关注的问题没有关注到、问题重复提,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评审把关效果。」

「还有,就拿这次涡扇10的评审举例子,评审要求和保密要求冲突,除了您和少数专家以外,大多数人都是到了评审现场才第一次看到我的资料,然后马上就进入评审环节,这样前面半天乃至一天,其实效果都不好,偏偏这段时间还是最重要的……」

「……」

常浩南一连说了好几条。

而且都很具体。

简单总结就是——涡扇10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是因为有我,但未来不可能每个项目都是如此。

只不过说辞委婉了一些。

「所以,我的建议是,出具一个有关项目评审,至少是涉军项目评审的国家标准,把过去主要凭经验的事情给规范起来,这样以后就算是一些由低层级机构搞的小项目,也不至于说离开资深专家的把关就乱套。」

标准这种东西,对于常浩南这号人来说其实无所谓。

但对于整体的工业发展意义很大。

因为它可以保证下限。

这个提议让刘振响有些意外:

「你这是……又捉摸着要改国军标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