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接触的两物体之间发生微弱滑移,很容易出现穿透现象,而如果是整体部件发生比较大的形变,又会发生节点自锁,总之出问题是正常的。」
听到常浩南几乎不假思索的判断,多数人的脸上不免露出遗憾的表情。
毕竟这似乎意味着只能回归到刚刚韩会明所说的传统方法了。
但韩会明却相反。
进行过这方面研究的他知道,常浩南能如此沉着且迅速地点出他们面对的问题本质,说明后者之前就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
绝对是有备而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项目的前期研究可能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啊……哪怕不考虑经费问题,破坏性应力测试也没办法做的很快……」
一位在这方面比较懂行的北方车辆研究所专家叹了口气说道。
「几年时间确实太慢了,我设置的时间表等不了这幺长的时间。」
常浩南摆了摆手,同时坐直身体,对着面前一百多名参与项目说道。
不仅兵器工业系统那边火烧眉毛,等不了太长时间,实际上他也等不了。
根据601和苏霍伊那边的时间表,歼11A/苏27SM的后机身隔框制造工艺将会从目前的分段制造后再进行焊接升级为一体化模锻。
除了降低工时、提高生产效率以外,也是为下一代战斗机,以及未来的大型客机制造进行技术上的准备。
大毛那边本来就有两台7.5万吨水压机自然无所谓,但华夏这边的重型压机如果进度受阻,那幺势必要对后续不少型号的国产化进度产生影响。
早就有所期待的韩会明更是双眼一亮——
他知道常浩南分身乏术,不可能全盘微操所有研发工作。
这样一来,各个子系统必定要有不同的人来实际负责。
而板框组合结构是他和导师这些年一直坚持的研究方向。
如果真能在这个构型上继续走下去,一方面也算是了却了老师早年间的遗憾,另一方面,对于他这个身处冷门专业,且初出茅庐的新人来说,也几乎足以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