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这种情况,那要理解常浩南接下来说的内容可能有些难度。
「有的,我是冀州机电学院80年的毕业生。」
傅将威点点头,同时拿起放在旁边的原子笔——
对方这幺问,显然是要展现实力了。
「要想从微观上精确计算整个熔模铸造过程,可行性确实不高。」
「但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把研究的对象划分为空间无限多个流体微团组成的连续介质,在铸造过程中不研究单个分子的运动以及相互作用。」
「因为流体内的宏观表现为空间连续函数,所以类比研究采用宏观连续数学方法研究流体运动。」
「比如在金属液流入型腔过程中,其流体模型的相对准确的描述为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因此充型过程就可以用质量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共同进行描述,而凝固过程则可以近似为单一的热传导……」
常浩南一边口述,一边在黑板上奋笔疾书。
这部分内容,对于一部分之前就跟他做过项目的人来说或许比较基础,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还是有些理解门槛的。
「一直到这里。」
他说着指了指黑板上的最后一个方程:
「一直到这里,靠我们手头现有的工具都可以完成,但后面的部分,也就是铸件中缩松锁孔的情况预测,还需要结合各位的经验,以及部分实验结果进行调整。」
「要想判断缩松锁孔的具体状态,我目前的思路是根据凝固过程中枝晶在补缩通道中的压力损失。」
说到这里,他又在下面填上了一串新的公式。
「也就是这里面的参数设计和标定。」
常浩南把粉笔头扔回粉笔盒里,然后转动座椅,重新面向眼前的众人:
「我计划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完成整个精密铸造充型凝固过程的模型设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