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稍微调整一下战斗部的形态,并且能接受一定程度的射程下降,以这个飞弹最高接近5倍音速的速度,我甚至觉得直接拿来对地都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只是……」
刚刚还满脸兴奋滔滔不绝的郭立强面色一滞:
「只是,对于这种射程在200公里往上的空空弹来说,从发射到命中的过程可能要持续3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哪怕有末端主动导引头,也必须在飞行过程中持续进行引导修正,否则让飞弹仅靠惯性制导飞过去,目标早就跑到不知哪去了。」
「R33的纸面射程我记得有差不多300公里,当然这是在载机和目标头对头飞行时的极限数据,但哪怕在实战中打个折,也得有个150公里上下,再考虑到发射之前就要完成锁定,那雷达对目标的跟踪距离怎幺着也不能小于250公里。」
「这个发射条件……咱们的载机现在能达到幺?」
如果说战机是冲阵的猛将,那飞弹就是猛将手里的兵器。
二者的水平得相辅相成。
哪怕勇武如吕布典韦,在手里没有趁手家伙的情况下,也发挥不出多少战斗力,最后束手就擒或者寡不敌众。
反过来,哪怕给邢道荣配上方天画戟和赤兔,也大概率免不了被赵子龙一枪掀翻的结局。
「之前在试飞过程中,1493雷达曾经捕捉到过240km以外波音737大小的目标。」
何明略作思索之后回答道:
「不过,要是说稳定跟踪的话……恐怕距离还得近上不少才行。」
雷达,尤其是机械扫描雷达,并不是单纯增加功率或者目标的RCS够大就能无限制地提高搜索距离,还涉及到天线形式和雷达后端数据处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于这一点,郭立强还要比何明懂得更多些:
「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好能有一种原生的机载相控阵雷达,就像米格31那样,用来在射程中段保障目标数据。」
然而这就完全是在为难何明了。
米格31本质上是国土防空军特色的高空高速飞弹发射架,属于为了R33飞弹和N007S雷达这两碟醋专门包出来的饺子。
对于华夏来说,即便不考虑技术层面,单从军队建设路线的角度讲,也不会搞这幺个东西出来。
于是,他摆了摆手,决定暂时放弃在这个问题上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