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了大亏的几个欧洲国家看来,此人显然也是罪魁祸首,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这幺揭过去了。
「也就是说,欧洲方面为了本国民意,甚至有可能抛开美国人,单独进行引渡谈判?」
「那应该不至于。」
刚才说话的那名军官摇摇头:
「但参考去年发生在义大利的卡瓦莱塞缆车惨案,肯定也会给美方施加压力,很可能会提议在北约框架内进行军事审判,总之,现在的条件,确实比较有利于停火,能成功中止盟军行动的概率不低。」
「……」
在一片相对乐观的意见之中,刚刚看过情报文件原文的张老和傅友全却并没有表现得特别轻松。
包括常浩南,也觉得事情应该不会这幺简单。
用重要俘虏作为交换筹码的思路肯定是没错的,但操作起来恐怕不会和想像中一样顺利。
果然,片刻时间过后,张老轻轻咳嗽了两声:
「同志们,不要把目光完全放在美国人那边。」
「这个条件,对于美方来说,实际上不难接受,但是,俘虏作为筹码的使用机会只有一次,如果在盟军行动结束以后,等再过两年这次的风波平息下来,他们卷土重来的话,又该怎幺办?」
「就算那时候常浩南同志开发出的设备和技术都在,或者哪怕又升级过,难不成还能再碰巧击落一架B2,再抓一个飞行员不成?」
这个问题,让现场的气氛重新归于了冷静。
即便在座的绝大部分人都相信,针对GPS的干扰是被常浩南故意设定成那样的,但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盟军行动之所以会走到如今这个死胡同里,主要还是因为美方自己作死,以及一连串的巧合。
不论是被动搜索雷达也好,还是GPS定向干扰设备也好,都只是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所以,如果真如张老所言,过两年再复刻一次盟军行动的话,几乎不可能再得到一样的结果。
一阵沉默。
「说起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