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阅兵前夕
「我个人觉得……应该问题不大。」
面对丁高恒的问题,常浩南摸着下巴思索了片刻:
「除非他们的编辑喝多了,没有把我的文章送到研究微分几何学的那几位专家手里。」
其实90年代这会,他这份文章投出去,无论投给谁,最后兜兜转转,大概率都是交给那幺几个人审稿。
无非是效率差别罢了。
丁高恒点了点头。
如果别人这样表态,他可能还要有些顾虑。
但常浩南说话历来留有余地,也从未有过诳语,既然能有这样的表态,显然是相当自信。
「那大概什幺时候能发表出来?」
丁高恒关切地问道。
「这可就不好说了……」
常浩南摇了摇头:
「按理来说,我的证明过程只是对于里奇流的扩展,还没有到建立新的理论框架的程度,连……呃……总之对于研究微分几何,尤其是研究庞加莱猜想的数学家来说,理解起来应该没有什幺障碍。」
「但我听说那些搞理论数学的大佬脾气都比较奇怪,也保不准恰好找不到人,或者手头有事,只能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考虑到数学年刊是双月发行,那最快应该能登在11月末的今年第六期上面。」
听到发表时间是以月而不是年来计算,丁高恒明显松了口气。
而常浩南也稍作停顿,然后才继续道:
「这个我倒是不急,本来就是个研究流形学习的副产物,国庆之后,我的工作重点应该会放在给涡扇10项目收尾,还有刚才说的数据挖掘算法上面,这个是应用型比较强的项目,对于现阶段来说价值更高一些。」
别说只是两个引理,就算真把庞加莱猜想给证明出来,对于现如今的华夏来说也不是特别迫切的事情。
当然不是说庞加莱猜想没有现实意义。
正相反,庞加莱猜想在计算机、工程设计、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否则,它也不会在7个月后被纳入七大千禧年难题之一。
但是跟同为千禧年难题的N-S方程类似,即便不找到数学角度的严谨解释,工程界一样可以先用起来。
而且,考虑到庞加莱猜想需要的是「证明」而不是一个「解」,因此它的工程应用相比N-S方程还要更加简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