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斯奈克玛过去一直钻研单转子发动机,现在突然搞一个双转子型号,欠缺经验才弄出这幺个烂摊子,如果只是改进到可用状态的话,难度不会太大。」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网
「正好,我们之前一直都说,涡扇10对于咱们集团来说,是一次大练兵,那练兵结束,到下一次实战中间,总要来几次考核,或者是演习,M88这个项目,就可以当做是一次大考,看看咱们的技术人员水平究竟如何!」
实际上,在当年计划接手涡扇10项目之前,常浩南就专门考虑过,继续沿用CFM56核心机,搞一个风险和难度都比较低的方案。
只不过,研究了一圈之后发现,用别人家的核心机会把思路和上限给锁死,发挥不出他在设计方面的优势,而华夏的生产制造水平相比于这个年代的美国来说还是有一定差距,相当于最后只能造出一个青春版的F110来。
要是在CFM56的基础上搞缝缝补补,那又相当于带着镣铐跳舞,还不如另起炉灶。
这才有了现在这个「3.75代」的涡扇10。
而M88则正好是一个因为设计经验不足,而被迫带镣铐跳舞的型号。
最早,自认为拿到通用电气技术的法国人还是比较自信的。
第一个测试型号M88-1甚至敢标出8.3吨的海平面推力(相当于推重比10),结果最后发现寿命和可靠性同时爆炸,肯定是不敢装量产机的,导致前几架阵风原型机只能先装上F404顶一段时间。
目前正在测试并计划装机的,应该是提高涡轮前温度,并减推到7.5吨的M88-2。
但中间突然失去技术来源之后,这台原本已经进入研发周期尾声的发动机还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当然,如果单论加工制造工艺,那幺哪怕是经过了两年的提高,华夏想要跟法国这种欧洲老牌工业国相比也差点意思。
但常浩南之所以敢如此肯定地打包票,主要是因为早期的M88问题实在太多,拿着跟涡扇10一个水平,甚至还略高一点的涡轮前温度,却只能兑换7.5吨推力和8.5的推重比,完全是被设计所拖累。
而且,CFM56本身也有一些通病。
比如高压涡轮后轴外圈篦齿环和第二圈篦齿环的间隙过大,容易引起篦齿开裂,而原装的钢丝型阻尼器又起不到抑制裂纹扩展的作用,导致这一部分对工作环境的耐受力极差,容易发生密封失效乃至断裂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