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是孟勇很不愿意听到的。

但直接攻击国庆纪念活动……

又不敢。

所以,他认为需要挖掘一些潜藏在繁荣表象之下的真实新闻,来让人们冷静下来。

二来,这个火炬集团,跟孟勇还有点私下里的过节——

大概一年半之前,刚刚加入南城报的他亲自写了一篇名为《行政压力下「放卫星」不可取》的社论,对当时刚刚成立的装备工业司来了一波冷嘲热讽。

结果,就是火炬集团,没过几天就跟一家义大利企业搞了个什幺技术合作,甚至把华夏生产的工具机卖到了欧洲,狠狠打了他一耳光。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孟勇对于类似的事情早就已经习惯,根本不在乎被打脸。

然而,没过几天,他竟然收到了一个匿名的邮件。

是一个相框。

里面装裱着他的那篇社论,以及关于火炬-C.B.法拉利集团成功生产出顶级工具机的报导。

这就是赤裸裸的挑衅了。

孟勇当场就把那个相框给砸碎,然后丢了出去。

开玩笑,他可是媒体第四权的象征。

哪怕过去也有一些报导后来被证明是假的,但在热度早就过去的情况下,也没几个人会知道。

只有他挑衅别人,从来没有谁敢挑衅过他。

因此,他早就等着找个机会,想要报复对面一波。

而这次显然是个不错的机会。

实际上,从马后炮的角度来讲,孟勇就算小心一点,也不会有什幺用。

常浩南的那篇论文在见刊发表之前,连唐林天都不知道有这幺一档子事。

外人除非能直接联系到普林斯顿出版社、理察·汉密尔顿,或者最次也是田纲,否则根本不可能预料到会有这幺巧的事情。

总之,孟勇只是稍加润色,就几乎迫不及待地批准了这篇报导发表。

刚开始,果然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以至于他还奖励了那名实习编辑500块的奖金。

然而好景不长。

才过了一个星期多点,甚至这篇报导所引发的话题还没有完全冷却下去,火炬实验室就突然拿出来了一个成果。

虽然孟勇对数学一无所知,但是从央媒报导的规格来看,好像是挺厉害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