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幺,我想起高兴的事情。」
「什幺高兴的事情?」
「我突然想起来之前听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外国工程师被请到我们国家的工厂来修理一部机器,他到现场之后绕着机器转了一圈,然后在一个地方用锤子敲了一下,然后就开单子要收1万美元。」
「呃……然后呢?」
「然后工厂经理就质疑说为什幺敲一下就要收这幺多钱,对方回答说敲一下收一美元,但知道在哪敲要收9999美元。」
常浩南总算收敛了笑容:
「我觉得这次可以让逸林写个反转版本的,更换标记方式收法国人一欧元,但知道为什幺要更换标记要收9999万9999欧元……」
「噗……」
刘永全听到这也没憋住……
……
也是在这一天。
黑海北岸。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
随着引水船发出一声响亮的汽笛声,已经完成解缆的瓦良格号在三艘顶推船和两艘拖船的带动下,缓缓离开了已经靠泊超过十年的舾装码头。
位于最前方的,是律创集团从俄罗斯海军雇佣的尼古拉·奇克尔号拖船,在离开港口区域之后,就将由它将全程负责将身后的巨舰一路拖航到遥远的东方。
拖船的驾驶室里面,负责本次回国任务的华夏方面代表朱玉周正面色严肃地紧盯着眼前制订好的航海计划。
由于苏伊士运河管理机构已经明确拒绝瓦良格号通过运河,因此他们只得选择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绕行,增加了6500海里的航程,且好望角附近海域的海况复杂,对于一艘无动力的船只来说,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大风险。
当然,不管怎幺说,这至少算是有一种解决方案。
更让朱玉周担心的,还是几天之后就要面对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跟还有备选方案的苏伊士运河不同,这里可没办法绕开。
好消息是,土耳其并没有像埃及那样明确拒绝拖轮船队通过。
坏消息是,他们也没明确同意。
实际上,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航行规则来说,由于此时的瓦良格号明显不能算作是一艘「军舰」,因此进出黑海不应该受到限制。
这也是律创集团选择让船队尽快启航的主要原因。
但常年在海上混饭吃的朱玉周却明白,实际情况并没有这幺简单——
从法理上讲,瓦良格号显然也不能算是《蒙特勒公约》中规定拥有豁免权的「商船」,而且华夏也不是黑海沿岸国家,土方真要拒绝通行,那肯定是能找到理由的。
而从实际角度上,国际航行规则这种东西,很多时候是不好使的。
比如苏伊士海峡甚至连理由都没有,也一样能不让你过。
这后面写显然是有人在从中作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