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距离门口最近的左右两个工位上,正对称停放着两架已经完成总装,只差被牵引车牵离生产线的飞机。

哪怕不懂飞机的人,只要打眼一看,就能发现两架飞机似乎相去甚远。

最明显的是,左边那架的机体要明显比右边那架「胖」上许多。

并且,进气道的唇口部分只有一个鼓起的茧包,而没有常见的机械调节装置。

但如果稍微看的仔细一点,又会发现,两架飞机的许多基本特征似乎又非常相似——

鸭翼加大三角翼、单发单垂尾、机腹进气……

尤其是,前翼、主翼、垂尾和腹鳍之间的相对位置几乎完全一致。

因此,明眼人肯定能看出来,这两架外形截然不同的飞机,在血统上其实是有联系的。

而对于刚刚进入车间的梁卓平来说,最引人注目的其实是——

左侧那架飞机更加宽大的机体下方,正并列挂着两发体积巨大的航弹。

当然,是模型弹。

从大小来看,至少也得是1500kg级别。

对于之前的老版本歼10来说,只有机翼最内侧的挂架可以在理论上承载这个体量的外挂物。

但因为那里没有电气接口,因此只能带无制导能力的铁炸弹。

显然,让一架中型战斗机去搞临空轰炸可太抽象了。

所以,基本可以认为,老歼10根本没有挂载超过1吨弹药的能力。

而更新设计之后,以取消机腹副油箱为代价,竟然可以一次带两发。

这对于多用途作战能力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而且,还不止如此。

在进气道侧面,还多出来了两个不太起眼的轻型挂架。

那里有两枚霹雳12的模型弹——

由于空间问题,这个位置并不能挂载翼展更大的霹雳11,但好在这个型号对于应该只是过渡,主动雷达制导的空空弹很快就将成为华夏海空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

再加上机翼下方跟之前相同的两个副油箱加二中二近组合,从机头角度看上去,甚至能给人一种张牙舞爪的感觉。

跟旁边那架的清秀外形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是经过大改之后的歼10A型机,以损失一些极限速度和高速性能为代价,换来了更大的载弹量和航程,更加符合新一代战斗机对于一机多用的需要。」

宋闻聪跟在几名集团领导身边介绍道。

说完,他又指向另外一边的原始设计:

「这是初版设计方案的第四架原型机,前面三架目前已经总计试飞了将近三千小时,验证了机载设备,以及鸭翼-大三角翼结构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对于这个方案,我们也不会浪费,将会以歼10E的名义用于出口……」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