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对不起,这些飞机本来就没办法在恶劣天候下作战。

不用起飞……

但随着第三代战斗机,以及一批特种机的陆续装备和试飞,再这幺粗糙下去肯定是不行了。

而这个大型恒温机库,就是海军航空兵的第一次尝试。

刚一进门,最吸引常浩南注意力的甚至不是那架背着高耸天线的预警机。

而是在机库周边的大半圈操控台。

给人感觉不像是进了个机库,反倒像是个车间……

或许是注意到了常浩南四处乱瞟的眼神,王晓模笑着介绍道:

「这座机库可是厉害得很咯,海军专门考虑到技术验证工作的便利性,花大价钱加装了不少维修和辅助设备。」

「一些小的零部件更换还有软体升级,都可以把东西运过来之后在这原位进行,都不用把飞机飞回到厂里面去。」

「好家伙……」

常浩南在重生之前倒是见识过类似的全功能机库,但是在2000年看到这幺个东西,还是让他不由得啧啧称奇:

「那确实是很方便了。」

常浩南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本来以为飞机还得回一趟南郑才能完成自己所需的升级。

但如今看来,似乎可以免去一轮折腾。

「所以我们才提前把飞机从阎良转移到这边来。」

王晓模说着拉开舱门,带着另外两人钻进了已经满满当当放置了一排显控台的机舱内部:

「一方面是测试飞机在沿海环境下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是测试雷达的工作效果。」

作为一个不太称职的副总师,常浩南其实还是第一次进入到这架飞机,或者说是第一次进入到一架预警机的内部。

因此还感觉有点新鲜。

王晓模倒是早就见惯了第一次上预警机的人是什幺样子,于是非常熟练地给常浩南来了段贯口,介绍每个设备具体是什幺功能。

常浩南则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

直到前者讲到最核心的多功能雷达显示器时,他才开口打断了对方:

「王总,说起雷达。」

常浩南指了指头顶:

「咱们这个天线阵面,还能造出更大尺寸的幺?」

他记得最开始跟王晓模聊起国产预警机的时候,对方好像说过这个天线的尺寸是8米*0.6米左右。

就运8这个平台的体量而言,当然已经足够大了。

但如果要用图214,或者国产化之后的C909做平台,那或许还能容纳更大的。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