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给咱们提供了一个渔船的典型信号特征。」
常浩南在旁边补充道:
「以后可以加入到反舰武器的白名单里面去,或者至少瞄准系数给排到最后,免得误击……」
这里的其他人自然不知道雄风3打渔船的梗,所以也只当是他在未雨绸缪。
一番小插曲过后,众人还是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了雷达数据上面。
数据总共有两组,一组是原始的,另一组是经过识别算法处理过后的。
除了用于对照之外,其实这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别,本身也可以作为判断目标性质的依据——
由于雷达显示器并没有专门进行设定,所以输出到上面的结果都是一个圆点。
但在后台的运行日志中,却可以明显看出不同。
最直观的就是,后者相比前者,数据层次更加丰富,或者说是鲜明。
「1和2这两个目标,四个方向,各自两组数据,第一组直接被隐藏在了海面杂波里没看见,第二组看见了但也很微弱,应该就是模拟的潜望镜……」
「3到16这几个,RCS倒是都挺大,但是在第二组数据里面就暴露出来了,跟36、37、38这三个目标的信号特征完全不一样……考虑到数量上的区别,前面那十几个应该是不同的大型角反射器,后三个应该是那三艘真正的军舰……」
「17和18,四个方向探测到的信号特征几乎没有区别,应该是小型的角反射器,用来模拟快艇或者巡逻艇的……」
「……」
常浩南每说完一句,苏昌运就跟舰队方面发过来的「标准答案」对照一下。
最后除了把「礁石」和「小型舟艇」给判断反了之外,剩下的全部正确。
就第一次测试而言,结果已经相当不错了——
毕竟,雷达和计算机不会知道人类对目标的定义是什幺,它只负责找出区别。
至于对不同特征的信号进行归纳分析,那是需要后面慢慢标定的。
比如有A特征的目标是大中型水面舰艇,有B特征的目标是普通散货船,有C特征的目标是货柜船……
实际上,这也正是常浩南跑过来进行测试的根本目的。
尽管预警机的情况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到遥感卫星上面去,但特征提取和选择标定锚点的方式却是相通的。
「虽然还不太完善,但潜力确实很足。」
看过所有结果之后,王晓模也几乎是马上就下了结论:
「尤其是在诱饵分辨这方面,简直一看一个准,就是可惜需要的储存和运算量实在太大,不太好放在战斗机的雷达上面。」
「这倒也未必。」
常浩南这功夫已经在调整参数和标定方式了,但听到对方的话之后还是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战斗机雷达主要功能还是对空搜索,背景比较干净而且目标特征也更单调,我可以写个简化版出来,给1473还有1493系列雷达去用……」
「!」
王晓模刚刚其实也就是随便一说,没想到常浩南还真能给整出个可行的方案。
他蹭地一下站起身:
「那我去联系一下14所那边,正好这几种雷达,哦,还有346,都还没定型,可以趁这个机会一起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