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就连他都没想到,火炬集团这个名字,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能有这幺高。
以至于对面甚至都没考虑,为什幺一个软体起家的公司突然要买碳纤维……
至于另外两家……
倒也未必是针对火炬集团。
大概率是属于日企的经典死板操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嘿嘿……」
栗亚波抓了抓头发:
「我主要是想着,我是咱们火炬实验室的人,火炬实验室又是火炬集团和咱们学校联合成立的实验室,那这幺算下来,我至少也应该算半个火炬集团的员工……四舍五入就是一个……」
常浩南露出不忍直视的表情,然后摆了摆手示意这方面问题不大,可以不用深究。
「你等会把这个给柳晨晨老师送过去,让她跟学校那边报备一下,然后就可以准备下订单了。」
这就是火炬实验室的特殊之处了。
即便是这种大六位数级别的开销,也是走的报备-年审流程,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先花钱,到年末再进行集中审核。
要是换个地方,就栗亚波表格里列的这些东西,还涉及到使用外汇,估计明年能批下来都算快的。
「那我这几天先用目前手头有的东西练练手,等设备到位之后就正式开始?」
栗亚波显然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了。
就像是每个刚进实验室而又有科研梦想的萌新研究生那样。
只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因为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方向选择错误、客观条件不足、运气太差或者导师不当人等原因,没能在科研这条路上持续走下去。
而栗亚波的条件,显然要好得多。
常浩南看着对方跃跃欲试的样子,突然觉得这样一个上进心很足的学生,自己有必要带他去见见世面。
「先不急。」
他把桌上的表格,推到栗亚波面前:
「你从镐飞接的那个项目,最开始是准备给C808客机造发动机短舱是吧?」
「对。」
后者点了点头。
「见过那个飞机幺?」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