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因为很快就会有能看懂的人去给他们讲。

而除了这最主要的一类以外,剩下的就没什幺规律了。

有单纯打GG的、有宣传新创办的学术期刊的,甚至还有几个来自不同国家学生发来了自己的个人资料,并询问能否到常浩南这里深造……

说实话,其中有一个的简历还真是不错。

而且,对方还在邮件中表示,尽管数学界目前还没有得出结论,但自己已经阅读完了全部内容,并非常确信证明过程的正确性。

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论文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设置的恰到好处,完全看不出一般数学论文中大量的思维跳跃,和描述新理论框架时的混乱表述,因此对作者别具一格的写作方式非常感兴趣,遂希望能在今年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到常浩南的课题组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说实话,看完之后,就连常浩南也有点动心了。

只可惜他的课题组性质实在特殊,没办法随便招收外国留学生。

不过,在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他并没有像其他邮件那样直接丢进回收站,而是专门给这名叫玛丽安·米尔札哈尼的学生回信,肯定了对方的过往履历,但表示数学研究目前还只是自己的个人兴趣,因此并没有招收这一方向研究生的计划。

本来他还准备向米尔扎哈尼推荐论文的另一位作者佩雷尔曼,但考虑了一下之后还是作罢。

毕竟后者正是对方口中「思维跳跃」写作方式的集大成者,哪怕是同行看了都直呼离谱的程度……

而随着常浩南清理出邮箱的空间,一些最近几天发出的邮件也陆续从伺服器端被传输进来。

实际上,审稿团队只用三天就基本看懂了整个证明过程,而后面四天只是因为觉得过于离谱,才又进行了多轮重复检查和确认。

只是为了避免再搞出怀尔斯那次的情况,所以在最终出结果之前都没有披露给媒体而已。

但数学界内部,其实是早就得到了风声的。

所以,这一阶段发到常浩南邮箱里的邮件,就已经有很多重量级的内容了……

「他们还真是积极……」

常浩南有些哭笑不得地看着面前呈2*2排列开的四个网页。

上面是四大数学期刊几乎在同一时间给自己和佩雷尔曼发出的约稿邀请。

内容无一例外,全都是关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

其实正常来说,不同期刊之间虽然有竞争,但考虑到学术圈的形象问题,也不至于从友商嘴里面抢食。

那样吃相太难看了。

所以最初几天,大家都以为这篇论文被投稿到了别处,所以还相安无事。

但在意识到这篇论文实际上并没有被投稿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所有人都能预料到,这篇论文肯定会像沃森和克里克那篇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一样,被几十上百万的后来者所引用。

这种恐怖引用量所带来的影响因子,哪怕是最顶尖的期刊,也无法完全忽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