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验室总共规划了三座由廊桥相互联通的工作建筑,都是四层地上加两层地下的形式。
本来按照唐林天的想法,是准备参考国外的一些科研机构,把建筑外形搞得科幻一点。
也能跟火炬实验室「面向未来」的主旨相匹配。
但后来为了赶工期,还是放弃了。
「其他的都好说,水电这些都通了幺?」
常浩南直入主题:
「我现在手头有一项重要研究,所以准备提前购置一些大型实验设备,咱们校本部肯定没地方放,而且后面再搬迁也不方便,能不能直接落在昌平那边?」
「重要研究?」
唐林天眼神当即就亮了。
人也马上坐的板直。
根据他的经验,如果连常浩南都说一个东西很重要,那肯定是真的重要。
「具体需要一些什幺设备?」
与此同时,唐林天的脑子里已经开始思索,今年学校的经费还有多少可供灵活使用。
以及如果再向上级哭哭穷的话,还能额外搞下来多少钱——
带有常浩南名字的经费申请,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容易通过的。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也还有人觉得不服。
但是很快,这种声音就没有了。
毕竟常浩南表现出的投资回报速度简直离谱。
基本上是一年有进度,两年出成果,三年见影响。
哪怕经费主管部门的领导再怎幺狭隘,在这种不用担心自己签字拨的款给别人做嫁衣的情况下,也不会心疼钱。
所以既然有这个机会,肯定要好好薅一波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羊毛。
对面的常浩南当然不知道唐林天已经开始构思怎幺写要钱的报告了,只是微微擡起头思考了一会,然后掰着指头回答:
「全新的超算、大功率的可变波段脉冲雷射器、扫描振镜、碳纤维自动铺设机……然后最好能有一个完整的电镜中心,呃……这个可能成本高了点,也可以先入手一台普通透射电镜和一台有高真空模式的扫描电镜,剩下的可以后面再慢慢补,但是场地得先留出来,就放主楼的地下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