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航空动力集团和船舶工业的代表以外,同时参加仪式的,还有法国GTT集团派出的技术代表卡里姆·沙波。
最开始的时候,沪东造船厂其实已经做好了单独把Gas-Transport液货舱装船的想法。
不过,真要是走到这一步,对于沪东和GTT来说基本属于两败俱伤。
所以真到了准备上手的时候,GTT还是选择了加入项目,为首艘由华夏生产的LNG船提供液货舱设计方面的相关技术。
毕竟,对于手握90%以上薄膜液货舱相关专利的GTT来说,这完全可以当做是对更激进的Technigaz技术的补充和兜底。
反正谁都知道,只要这艘船能造出来,哪怕经济性差一些,也会有华夏自己的油气公司接手。
就算不赚,也不太可能亏。
仪式本身相当简短。
先是三家企业分别派人进行发言,其中只有卡里姆·沙波因为专回顾了一番GTT集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宣传薄膜液货舱相比于其它技术路线的巨大优势,所以用时稍微长了一些,剩下两边都是在五分钟内就搞定。
紧接着,就是在一片彩带和欢呼中,三方代表分别在一式三份的合作协议书上签字。
然后,就是三人相互握手,以及共饮香槟。
「虽然单从商业角度来说,我们GTT集团并不是很看好Gas-Transport液货舱的前景,但还是愿我们的项目一切顺利。」
卡里姆·沙波端着酒杯,跟吴文浩以及常浩南分别碰了碰:
「而且,单从我作为作为一名工程师的立场上讲,你们第一次接触LNG船的完整建造过程,选择相对保守的技术路线也确实更加合适。」
「相信我,沙波先生。」
常浩南回答道:
「技术保守,并不一定意味着落后。」
「我的同事已经计算过,只要蒸发气再液化系统的效率足够高,那幺Gas-Transport液货舱在体积和重量方面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可以弥补的,而它在安全性方面还会额外具有优势。」
「嗯……」
卡里姆·沙波沉吟片刻,显然对常浩南的看法有保留意见。
不过毕竟是个庆祝的场合,他倒也没有说的非常直白,只是从技术角度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