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但常浩南现在毕竟已经不是航空工业集团的人,不好直接指挥兄弟单位的工作。

所以,这是来自己这要项目的。

「不能直接给C909换上去?」

丁高恒询问道:

「反正等我们的大涵道比涡扇研制出来,C909应该也能完成国产化了。」

「不太行。」

常浩南摇摇头:

「C909设计的时候适配的是PS90A,直径相对小一些,换一个更大尺寸的航发会有安全方面的风险。」

「长远来看,我们肯定会从头开始全新设计一款和空客A320或者波音737同级别的客机,但是沪飞的研发能力目前还比较一般,而且几乎全部力量都用在两个型号的国产化上面,短时间内恐怕没有额外的精力,而且全新客机配全新发动机,对航空公司来说恐怕也难免存在顾虑。」

「所以我考虑,还是让这个型号先在军机上面经受一段时间的考验。」

航空领域跟大多数其它领域不同,民用机对于可靠性、维修工时,以及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反而比军用机要苛刻得多。

特别是对于国际航空市场来说,华夏仍然算个新玩家。

而且干线客机还涉及到适航认定层面的问题。

总之还是军机的后顾之忧更小点。

「军机用到大涵道比涡扇的……基本就只有军用运输机了。」

丁高恒思索道:

「但是像伊尔76或者C17那样的战略运输机,恐怕也不是短期内能拿出来的……」

「可以搞小一点的。」

常浩南说出了早就想好的方案:

「我们在结构设计和航空材料方面的水平暂时还不足以支持200吨级运输机的研发,但是用涡扇的也未必一定得是重型运输机嘛。」

「新一代中型运输机,也可以用两台大推力涡扇取代四台涡桨,搞个80-9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和25吨左右的载重,这样易维护性和飞行舒适性还能更好些。」

「一方面是自用,还有竞争一下国际市场上安12和C130的替代品,另一方面,还能给未来80吨级干线客机的研发累积一些经验。」

这种用双涡扇取代四涡桨的思路,在2000年这会还比较稀罕。

但是到2010年以后,基本就会成为世界各国偏爱的对象。

比如巴西航空工业研发的KC390,在2020年代就几乎成了同级别飞机中的首选。

荷兰、匈牙利、葡萄牙、韩国,甚至美国空军都对此型号青睐有加。

华夏的产品虽然不太可能卖到美国,但其它市场还是可以争一争的。

毕竟连阵风的发动机都用上华夏技术了。

那运输机的敏感程度,相比主战装备终究还是要低得多……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