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坐在对面的芬妮·布莱克擡起头:

「又接到什幺荒谬的登稿要求了幺?」

Nature确实是顶尖期刊不假。

但再顶尖,也终究是学术圈的一部分。

靠人脉关系、经济利益或者政治压力等盘外招,要求编辑部直接录用来稿的案例虽然少,但绝不是没有。

布莱克所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那倒不是。」

尼科尔松端着杯子回到座位上:

「只是我今天上午已经连续看到10篇声称自己发现了单层碳原子材料的论文了……」

「……」

布莱克没有回答,只是露出了个无奈的笑容。

类似的经历,她也曾遇到过。

想发Nature,没点开创性的内容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有些作者,却把太多的开创性放在了摘要,而不是结论部分……

一看摘要,人均诺奖级成果。

再看内容……

哪怕他们这些编辑并非专业的研究人员,都能看出其中漏洞百出。

说话间的功夫,布莱克也点开了一篇被归类为「碳基材料」的来稿,然后视线飞速扫过摘要部分。

「喏……我这也来了一篇。」

「虽然不是发现了单层碳原子,但也是说自己解决了雷射热效应在加工碳基复合材料过程中不可预测……」

然而说到这里,她的声音却戛然而止。

尼科尔松擡起头,投去询问的目光。

「等等……」

布莱克擡起手,把一头原本披散下来的金发捋到后面。

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

「这篇文章的数据……好像真能拟合起来?」

「Ah?」

正准备打开下一篇论文的尼克尔松当即放下茶杯,绕到了布莱克身后。

然后也愣住了。

这曲线和数据的拟合情况,好的不像真的。

「别是经过数据调整吧?」

尼克尔松当即皱眉。

理论上,编辑,乃至审稿都不需要对论文中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但遇到特别离谱的,也还是要关注一下。

「先看一眼作者是谁?」

他又一次提议道:

「如果之前就在这个领域有成果的话,应该还是可信的。」

布莱克依言点开了第一作者的个人信息一栏。

实际上,Nature的审核结果也是高度受作者过往科研成果影响的。

换句话说,哪怕论文内容完全不变,由一名业内知名教授作为通讯作者进行投稿,过稿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这倒不完全是出于学术霸权,而是在多数情况下,自然科学研究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之前啥动静没有,上来就能整出个大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