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结果幺……

99年那次自不必说,总公司刚成立没多久,组织情况才刚刚稳定下来,甚至连提名都没提。

而今年,虽然阎忠诚和江和甫两个人入围了候选人名单,但还是没能走到最后。

这里面的原因,当然比较复杂。

一方面,但凡是圈子,就不可能没有人情世故。

客观上,大院士生小院士的情况确实存在。

原本没有院士的单位会比较吃亏。

另一方面,航空动力集团的情况也确实有点尴尬。

成立时间太短了。

华夏的航发水平确实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之前的成绩毕竟都是总公司时期积累的。

新集团成立之后,确实还没有个完全尘埃落定、影响力又足够大的型号。

总不能用涡喷6D去评选吧?

至于常浩南证明庞加莱猜想……

抱歉,那个成果是以京航大学作为单位发表的。

而对方这次之所以没提名常浩南,显然是准备等明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把该颁的奖都颁过之后,到2003年再提名。

到时候常浩南资历有了、荣誉够硬、年纪也不是小的特别离谱,100%可以保证冲击成功。

本来,这几乎就是明牌,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地等着。

然而对于航空动力集团来说,情况就比较尴尬。

如果他们的第一个院士,竟然是被别人提名的……

那这不说丢脸吧,至少光荣的程度是差了点。

也容易让下面人寒心。

所以,无论如何得做点什幺。

而林左明,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找上了总经理朱霖育。

「朱总,如果继续这样按部就班下去,我估计恐怕6-8年以内,我们集团都没办法成功提名出一个院士来。」

办公室里没有外人,因此前者也没说什幺场面话,而是直接开门见山:

「所以我认为,下一次,也就是03年增选,我们需要把浩南同志作为候选人推荐上去。」

面对这个要求,朱霖育的第一反应,是茫然:

「我们关起门来说话,03年小常的院士名额……不说板上钉钉,本来也是八九不离十了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