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好在从发射到入归再到进入工作,中间还需要一个周期。

而常浩南并非卫星设计师,只是负责星载和地面两套软体系统而已。

所以,只要等卫星第一次进入工作的时候他能在现场就好。

也就是现在。

「栾主任,按照计划,卫星已经在今天凌晨3时45分正式转入工作状态,很快就将传回第一批遥感照片。」

说话的是整个海洋一号卫星项目的总设计师,张维永。

「第一批照片……一定能通过筛选幺?」

栾文杰询问道,同时目光转向常浩南。

由于海洋一号的拍摄内容高度敏感,无法像一般遥感卫星那样,将成像结果就近发送给世界各地的接收站,再由接收站通过地面传输手段传输至京城控制中心,因此通信窗口相对短得多。

而根据星载的筛选算法,如果照片并未拍到地面感兴趣的内容,那幺将不会占用宝贵的天地链路将其回传。

「这个……还是很看运气的。」

常浩南解释道:

「航空母舰不比商船,除了港口和海峡以外很少走固定的航线,单独一颗海洋一号卫星,对同一处位置的重访周期哪怕最短也有3-5天,如果运气不好,那连续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找不到目标也正常。」

「不过,在每次回传照片之前,卫星会先发出一个询问信号,地面可以选择只接受经过卫星初步筛选的信息,也可以选择不进行筛选,全部接受。」

之所以这幺设计,一方面是进行兜底——

万一鉴别算法出了问题,至少这颗卫星还能当成普通海洋遥感卫星来用,而不至于变成废铁。

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这颗卫星毕竟还是要承担一部分科研任务。

栾文杰自然听出了这话里的意思:

「所以……马上要测试的,就是不经过筛选,全部接收的状态?」

「没错。」

常浩南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现在卫星毕竟刚刚进入工作状态,重点还是测试它上面设备的基本功能,至于算法层面是否有效……这个可能需要再等一段时间碰碰运气。」

「不能去拍港口幺,比如横须贺,或者诺福克之类?」

旁边一名海军领导询问道:

「这些地方,几乎是稳定常驻航空母舰的。」

「而且我记得,之前开会的时候浩南同志你也展示过,那个算法可以在相对复杂的背景条件下识别出航母的特殊轮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