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所以,整个技术基本还是面向商用和军用……」

张维永已经从不知道哪摸出来了个笔记本,一边记录一边总结道:

「不过也足够了,民用网络虽然规模大,但其实市场反而有限……」

常浩南很想纠正一下对方的想法,但想了想现在才2002年,而且也不影响眼前的事情,最后还是作罢。

「那再有就是可行性了……在上星之前需要先在地面上进行测试……」

他说到一半,就被常浩南摆摆手打断了:

「张总,我刚才也说过了,这些前面的问题你不用担心。」

「我们集团现在手头还有个时间节点卡的很死的任务,是四月份要给一个新型号立项,等这段忙过去之后,我会先在一个空军的新型号上验证MRD码结合网络编码技术的工程可行性……」

常浩南所说的「空军新型号」,实际上是指已经转入研发的大型预警机。

跟前世一样,被命名为空警2000。

只不过载机从伊尔76换成了经过长航程改造,也就是把行李舱空间换成油箱的C909。

出于稳妥和尽快形成战斗力的考虑,这一型号仍然选择了相对传统的有源相控阵构型,阵面设计为背靠背的C波段/L波段双面阵。

至于更加激进的光控相控阵,则交给同步进行的、但是以外贸为主的小型平衡木天线来验证。

等到性能完全稳定下来之后再考虑出口转内销。

尽管是电扫描雷达,但空警2000的圆盘型雷达罩仍然能以最快6圈/分钟的速度进行旋转。

不是为了扫描,而是调整角度,以弥补双面阵导致的视野盲区。

而除了这些由于平台升级而自然带来的性能提升以外,常浩南还准备第一次将空军数据链系统引入到空警2000上面。

当然,由于眼下没有足够的通讯卫星,因此飞机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采用直传形式,或者依托地面中继站来交换数据,有效范围相对较短。

只有大概几百公里的样子。

但对于主要作战区域集中在国土周边,任务也是以积极防御为主的华夏空军来说,仍然是一项巨大提升——

之前的空警200由于研发时间较短,服役相对仓促,因此虽然能提供侦察预警功能,但却只能通过无线电语音沟通的形式进行数据分享和指挥。

换句话说,空警200发现的目标,对于战斗机飞行员来说只是一个「方位xx、距离xx、数量xx」的信息。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