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然后,或许是为了提高自己说法的可信度,又补充了一句:

「毕竟他们那个航发上面新技术不少,除了这个三维异形气膜孔以外,还有个取代了传统转子轴承的永磁容错发电系统……」

另一边的拉普华兹并不是搞航发总体设计的,对于这个永磁容错发电系统并没有给出太多反应。

但是波迪却猛地停住脚步,脸上露出了跟之前埃立诺几乎一模一样的震惊表情。

不过,遄达900从一开始就没考虑过使用磁性轴承,而且无论如何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再对总体设计做出重大修改。

所以他只是张了张嘴,但最后还是没有岔开话题,而是开始默默计算起遄达900和A380的研发周期

无论如何,先把眼前最要紧的事情解决了再说。

但计算的结果,却并不是很乐观:

「我本来是想着,等SeA650交付给用户之后再观察个一两年,确定没什幺要命的可靠性问题之后再做决定。」

说到这里,他有些遗憾地叹了口气:

「但是A380计划是在2005年内开始试飞,如果我们要赶上原型机竞争阶段的话,那无论如何时间都不够……」

「能不能考虑先用目前这个技术状态的发动机去试飞,等交付量产型的时候再换……」

有人提出了新的想法。

「很难。」

波迪当即摇头:

「其实技术上倒是没什幺问题,但临时升级肯定要影响到客户的心理,而且考虑到中间还需要测试,也会耽误整机的交付时间,最后只会让更多人去选GP7200。」

「如果在一个型号的第一批订单当中就明显吃亏,那根据过去的经验,除非等到全新一代的产品,否则很难翻身。」

「……」

眼见短时间内讨论不出个结果,刚刚一直没有表过态的拉普华兹决定退而求其次:

「现在,遄达900至少有了胜过竞争对手的可能性,所以不管怎幺说,我认为应该先和华夏方面联系,采购一批样品件,至少先拿回来测试一下。」

在所有人当中,他作为新型气膜冷却技术的开发者,态度无疑最为积极:

「如果部件级测试能够通过,后面再进行装机测试,董事会那边的阻力也会降低一些。」

「这不完全是采购量的问题……」

波迪无奈道:

「既然要找别人代工生产,那至少也要提供跟涡轮设计,还有基材相关的一部分参数,所以就算是样品件,你也得证明有足够的必要性,才能让上面同意把这些数据给出去……」

实际上,他虽然没有明说,但这就是个偏见问题——

哪怕是对于他们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华夏在航空领域的发展速度都是有些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更不用说上面那些做决定的人了。

所以,就算同样是找人代工,但「找法国人代工」就比「找华夏人代工」更容易被接受。

他刚才之所以想要观察两年SeA650的情况,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