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开幕当天,常浩南被迫起了个大早,赶在绝大多数人到达的人流高峰之前进入了会场。
毫不意外地,国际会议中心内部,此时几乎不见几个人影。
就连专门准备的前三排位置,甚至都还没布置出来。
常浩南只好找个相对冷清且偏僻的位置暂且坐下。
整个会议的组织流程严格保密,即便他作为已经确定的千禧年大奖获得者,以及最热门的菲尔茨奖候选者,也并不清楚具体安排。
因此,常浩南准备抓紧机会再补个觉,以免等会会开到一半的时候就撑不住。
但刚闭上眼睛没一会,就听到身旁不远处传来了一个声音。
「常教授。」
还带着点沪市口音。
有人叫自己,他也只好睁开眼睛循声看去。
发现是一名慈眉善目、满头银发的老者。
常浩南在记忆中简单搜索了一下,很快便对上了名号。
来人正是本届大会的会议主席,吴闻俊院士。
也是2000年度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名得主之一。
而与他一起的另一位,则是研究杂交水稻的袁老院士。
足以见得其对于华夏数学界,乃至整个科学界的贡献之大。
有些巧合的是,吴院士的主要学术成就,也集中在拓扑学领域。
尽管作为活跃于上世纪50-70年代的学者,他的具体研究方向和常浩南的拓扑学区别甚大,但并不耽误对后者成果重要性的认识……
所以,在看到常浩南早早来到会场之后,才会特地抽空,前来打个招呼。
「吴院士,您好。」
常浩南起身相迎,和对方握了握手:
「实在不好意思,刚才看着来得早,就寻思再多休息一会……」
于公于私,其实都应该是他主动上台去拜访对方,但刚才确实是没注意到。
好在吴院士倒也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笑着问道:
「这是昨晚太兴奋了,没休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