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由得腹诽道。
然而,还没来得及再次动笔,卡索雷脑海当中残余的些许影像就让他意识到有些不对劲。
好像和自己之前看过的几张图……不太一样。
他如同弹簧般重新擡起头。
很快发现,面前的数据不不仅仅有可用探测角度,还包括每个角度的探测距离。
换句话说,像是个极坐标系下的数据图。
而覆盖面积最大的、象征着350公里探测范围的部分,却几乎占据了飞机的整个侧面。
虽然在机头和机尾也有弱区或盲区,但即便用肉眼判断,角度也远小于他过去看到过的所有类似方案。
大概只有30°。
也就是说,正儿八经能发挥预警探测功能的范围,是左右各150°。
直接比竞争对手多了四分之一。
如果从实际空战的角度考虑,多出来60°倒也未必就有什幺实际用途。
尤其对于主要用户,也就是中小型国家来说,面对的威胁也大多来自单一方向。
但军售市场也是市场,需求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
那可就是绝杀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能在扩展探测范围的同时,保证其它层面的性能。
想到这里,卡索雷停下了手中的笔:
「对于没有机械动作结构的相控阵雷达来说,瞬时带宽一般受限于阵列孔径、子阵大小和扫描角度……贵方给出的设计方案中,阵列孔径和子阵大小相比同类产品没有出现数量级的提高,那幺设置正负75°这样大的扫描角,是否会影响到空间解析度和动态范围?」
这个问题,有些出乎了范济民的预料。
一个航空工程师能将这些信号处理领域的知识脱口而出,显然此前做过了不少功课。
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应付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