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关于这个问题……你们先按照样品的方式来做,产量少不要紧,能保证正常进入测试环节就好。」

生产过程中的阻碍,他早在最开始构思总体设计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

否则也不可能在已经有了核心机的前提下,还给整个项目留出了这幺长的执行时间。

「那具体工艺……」

张振华说着瞄了一眼PPT上面的流程图。

「还是按照刚才说的执行!」

常浩南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接着又继续道:

「我计划和工具机部门合作,在AE1500量产之前解决自适应加工的问题,也算是提前给兄弟单位解决一些技术难点……」

实际上,在原来的时间线当中,最先困扰于这个问题的并不是航空产业,而是航天和造船。

华夏航天在2010年代中后期曾有过一段发射成功率甚至不如隔壁印度的至暗时刻,就是在经历从手工业到工业过渡的阵痛期。

最后也是花了很多年时间才解决掉。

现在常浩南也算是给他们排坑了。

「工具机部门?」

张振华直接就是一愣——

从来没听说过自家集团还有过专门负责装备制造的单位?

「就是火炬集团和C.B.法拉利成立的合资公司。」

常浩南解释道:

「加工一致性差的问题,单靠在生产之前的计算和预测都是解决不了的,只能从工艺执行的过程当中想办法……刚才振华同志也说过,最直接的方案,就是在每一个步骤结束后对加工结果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结果确定下一步的工艺参数。」

「这个过程如果单拎出来执行,那肯定会打断生产流程,但如果能实现在机测量,也就是在后一步工序中,用一次装夹同时完成测量和加工操作,避免重复拆卸和装夹给测量和加工精度带来影响,再结合模板刀位点整体自适应变形和局部光滑过渡变形的自适应数控技术,就能维持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