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两院公布的第二轮候选人信息,不出预料地引发了一些争论。

对于常浩南本人的当选资格,倒是没人敢提出质疑。

但同时进入两个名单,还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毕竟每年的入选名额有限,你一个人就占掉两个,势必会影响到其它候选人的机会。

直到10月末的一次C站晚间新闻,用大约3分钟时间进行了2003年度院士评选的专题报导。

其中特别提到,为保证工程管理学部的权威性,将允许部分在工程项目实践中取得众所公认成就的科学院院士或院士候选人加入该学部。

这样的表述,自然代表了官方态度。

因此,明面上的争论很快平息。

但工程院方面承受的压力,却并不会彻底消失……

不过,外界的风言风语,却并没有影响到常浩南的工作计划。

十一假期结束之后,他便向上级提交了一个名为「薄壁复杂工件加工建模与在线补偿研究」的项目,主要出资方是精工计划基金委员会、航空动力集团,以及航天科技集团三方。

实际承担研发任务的,则是火炬实验室,和C.B.法拉利公司。

而作为项目准备阶段的一部分,常浩南也在十月底回到京城后,很快找上了火炬-C.B.法拉利公司华夏方面的研发负责人杨卫华,以及一直以来承担着数位化工控系统研发和维护任务的魏永明。

二人也是整个火炬集团系统内,机械加工领域最高级别的技术人员……

「说实话,我以为常总您这会应该正忙着准备第二轮评审的事情呢……」

魏永明和常浩南已经认识很长时间了,因此在后者面前显得没那幺紧张。

「其实你这幺说也没错。」

常浩南一边整理着刚从公文包里掏出来的东西,一边笑道:

「我最近确实是在准备第二轮评审的事情。」

「啊?」

魏永明本来只是想着开个玩笑,顺便找角度恭维一番。

但万万没想到竟然会得到这样的回答:

「那今天……」

常浩南轻轻敲了敲桌上的资料:

「对于我来说,好好做项目,就是对第二轮评审最好的准备。」

「……」

面对装逼于无形的自家老板,魏永明一时间僵在了座位上,最后只好报之以佩服的表情。

而刚才一直没开口的杨卫华也被眼前这一段交流搞得放松了不少。

于是,三人迅速进入了今天这次讨论会的正题。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