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其实并不想反驳。
正如刚才所说,欧盟在国际计算碳排放权和进行碳交易时是作为一个整体。
但细分下去,还是要在内部为每个国家设定一个限额。
因此,德法两国反而可以利用华夏提出的方案作为筹码,来加强自身在欧盟框架内的话语权。
至于碳排放量的问题……
首先,大家都不觉得华夏的方案能够原样获得通过。
别看华夏现在好像占尽优势,但真正有强制力的排放条约,是要等到2007年左右才开始正式谈判的。
最后还要有表决流程。
到时候就算面子上再不好看,各个既得利益国也不可能批准这样一份内容离谱的文件。
总会有所妥协的。
其次,就算真通过了,欧盟也可以通过吸纳一众中欧和东欧国家来扩充人口数量,再通过入盟协定把这些国家的碳排放额度转移到西欧。
真心不急。
就在主持人实在有点看不下去,准备出言强制结束华夏这一轮已经超时许久的发言时,一直都没有被注意到的俄联邦代表团,却出乎所有人预料地开了口。
「我们认为,虽然华夏代表提出的建议很有建设性,但仍然存在几个严重漏洞。」
刚刚摸到话筒的主持人瞬间又重新坐了回去。
没人想到,竟然是貌似应该跟华夏站在一起的俄国人率先发起质疑。
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
「首先,一部分位于寒带的国家,维持基本生存的成本就要比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更高,因此应当考虑到这一点,按照各国处在高纬度地区内的领土面积,或是年平均温度对这些国家进行补偿。」
「其次,一个国家在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其国内的森林和草地等资源也会同时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但目前依据卫星遥感计算碳排放的方式却无法涉及到这一部分,因此,应当在计算净排放量之前再额外减去这个部分……」
「……」
显然,这一系列提议与其说是提出质疑,倒不如说是在查缺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