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大三实在是有点太年轻了。

工程学这东西很吃经验,大家都知道常浩南第一次正经参与项目是在96年末到97年初。

所以发表在这之前的文章,确实很少有人专门关注。

也难怪陈宏完全不知道有这回事。

就连李**,在重新过了一遍摘要和结论之后,也是有些无奈地说道:

「好吧,这篇论文重点研究的是跨音速段的情况……只是在最后才提了一句,说同样的设计方式可以被扩展到更快的速度范围,但超过五倍音速之后,就因为难以复现实际飞行条件,无法进一步保证准确性了……」

然而,这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坐在前面的姜宗霖和陈宏同时眼前一亮。

俩人虽然刚才争论得很凶,但平日里关系其实还行。

目光只是交汇的一瞬间,就看出了对方想到了跟自己一样的地方。

最后,还是姜宗霖率先开了口:

「96年的时候就能提到复现飞行条件这个说法,看来常院士还真是从那时候就对高超音速问题有过研究啊……」

其它还蒙在鼓里的人这会也顿时醒悟过来。

实际上,常浩南当年刚刚重生,脑子里大部分还是上辈子和JF22风洞项目相关的知识。

因此在撰写那篇论文时,几乎是本能性地就写出了一些在当年还没有广泛流传开来的专有名词。

严格来说,应该算是失误。

然而过了近十年之后再回看,反倒成了他具备十足前瞻性的证据。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了属于是。

……

就在众人之间的讨论重新热烈起来时,一阵纷乱的脚步声从外面的走廊传来。

其中还掺杂着于鸿儒院士洪亮的笑声。

显然,他们刚才一直讨论的正主,已经到位了。

果然,仅仅几秒钟后,两扇房门被两名工作人员同时拉开,以于院士为首的一行数人出现在门外。

而旁边一位明显年轻的,显然就是常浩南。

「常院士,你先请。」

「您请……」

随着一番客套,二人一前一后进入会议室。

桌边的十几人也紧跟着起身,以示欢迎。

好在会议桌宽度足够,常浩南便直接加了张椅子,落座在于鸿儒旁边。

形成了两个首位的布局。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