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枚弹道飞弹,显然超出了图波列夫设计师们当年的预想。
……
在机组成员和一众工程师的陪同下,乔晨青缓步走到机身下方,擡头看向已经被完全打开的弹仓门。
相比于通常形态,41175号机前弹舱的旋转挂架已经被完全拆除。
只留下一个容积超过40立方米的巨大空间,伴随着两扇舱门,如同一个钢铁怪物张开了黑漆漆的血盆大口,随时准备好吞噬下方的一切。
饶是见惯了各型装备的乔晨青,也没来由地觉得有些发毛。
不过,他还是很快调整情绪,借着旁边两束手电的光亮观察起弹舱内部的细节来——
现代化精确制导武器不是自由落体炸弹,需要在投放之前获取到足够的发射参数。
高超验证弹因为涉及到低温液体推进剂和火箭发动机,还多了一层相当复杂的自检步骤。
这些数据传输过程,都需要挂架和机载武器系统之间通过线缆连接才能进行。
而飞机原本的旋转挂架是通过一根转轴固定在弹舱里的,各类电气和通信接口也都被集成在这根转轴内部,并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挂点」可以直接使用。
现在挂架虽然已经不见了踪影,但乔晨青却并未发现新的挂载位置。
他重新放平视线,转头看向跟在身后的改造项目负责人蒋建军:
「建军同志,图160弹舱里目前的电子设施,是否支持把常院士他们搞的那枚验证弹直接挂载进去?」
后者点点头:
「图160的弹舱本来就可以支持巡航飞弹这类复杂弹药的投放,我们目前的计划是,等从常院士那边获取到目标弹药的详细挂载方案之后,就在弹舱最顶部设置一个符合尺寸要求的挂架。」
蒋建军一边介绍,一边用手电筒的光柱指向预计要设置挂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