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如同深井一样的结构。
毕竟是单靠动能,要论破坏力其实不如一发高爆弹头。
但对于地表的穿透能力却着实了得。
哪怕没有测量工具,也能看出来这个深度少说有十来米。
2006年这会儿,大部分军队领导都还是陆军出身,所以自然而然地开始跟自己年轻时候的经验进行对比。
同时,有了刚才大领导起头,其余众人也总算得着了提问的机会。
「就算不额外进行钻地改进,传统的军……甚至是战区一级指挥部,恐怕都很难经受这种武器的打击。」
这次开口的首长虽然目前主管后勤,但过往经历却妥妥称得上身经百战。
看到眼前的场景,已经开始放飞思绪了:
「我记得浩南同志之前说过,这种武器在服役之后,应该属于战术武器的范畴……应该没错吧?」
常浩南听出了这句话里面有弦外之音,但他对于军队编制体制以及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利益关系并不了解,所以一时间有些摸不准应该怎幺回答。
好在,之前曾有过一面之缘的二炮负责人景志远当即接上了话:
「给陆军部队配属短程弹道飞弹的尝试前些年已经进行过了,实际反馈证明就算是战术武器,陆军也很难提供充分的情报和技术保障,所以至少在现阶段,这类射程在300公里以上的武器,还不具备分散部署和使用的条件。」
这下子常浩南也听懂了。
前面那位的想法,恐怕是要把这种双锥体高超直接装备给陆军的集团军炮兵部队,这样在真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省去跨军种调动的麻烦。
不过作为并不直接负责此事的后勤军官,他最多也就是抛出一个想法。
在被否定之后,也没有做更进一步的坚持。
又是几个不怎幺涉及到核心的问题之后,好长时间都没说过话的大领导突然再次开口。
但却是对着身后一排的景志远下达指示:
「这个痕迹,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消除掉,所以一定会被侦察卫星发现,相关保密工作,你要和靶场方面进行协调,保证不泄露与本次测试有关的关键信息。」
说完,又转向乔晨青:
「另外,今天中午的时候我收到一份简报,说昨天晚上的试射还是引发了一些异常的天气现象,现在很多传闻都在往不明飞行物上面靠,我已经让民航部门的同志着手进行舆论引导了,你们空军也要相应配合一下,不要引起太大范围内的讨论和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