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要是飞翼布局也算的话,那美国人完全可以修改一下定义,把B2算作F22和F35之后的下一代装备,这样就省的去搞研发了……」

又是一阵快活的笑声。

直到平静下来之后,刘永全才回答了刚才杨韦提出的那个问题:

「理论上,让等离子体覆盖在任何位置的控制策略都是相似的,但至少在现阶段,等离子体的输送还高度依赖高温高压的气体环境……要想在发动机当中额外腾出两条流道,还要保证其中的流体能量不变,这在工程上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

说到这里,他略微犹豫了片刻。

「除非什幺?」

杨韦的语速都比刚才快了不少。

而刘永全则是摇了摇头:

「没什幺……除非用能量更高、做功形式更直接的冲压发动机,可以保证足够的流体能量,但杨总你也知道,这种动力形式因为启动条件和工作稳定性的问题,很难用在一般的航空器上……」

「……」

……

在几乎大半个华夏航空系统的通力协作之下,原本已经停用的渝都243号试验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重新投入了使用。

而一架换上了涡扇10A等离子体测试验证机的歼10S原型机,也在随后被拆掉机翼,由陆路从蓉城被运输到渝都——

单发飞机,还装着一个并未经过充分测试的发动机,那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允许直接上天的。

当刘永全跟着测试机第二次来到电磁检测中心的时候,原本相当荒芜,甚至显得有些破败的旧园区后山上,已经重新被激活了人气。

近百名分属于几家不同单位的技术人员正在按照测试方案中的要求,对那架歼10S原型机的固定方式进行调节。

尽管支撑基座已经进行过轮廓优化并使用了散射能很强的材料制作,但为了避免对测试结果产生干扰,除了在雷达软体中进行除躁设定以外,也需要让飞机处在一个更加合适的角度。

尤其本次测试的最关键目标是飞机正后方的雷达信号特征,所以还需要额外设置一定仰角,保证雷达波入射角度与飞机中轴线齐平。

见到刘永全和林济洪走进控制中心,张品生把指挥用的对讲机交到旁边的另一名工作人员手中,然后把二人引到了一台十分富有年代感的电脑前面。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