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
常浩南点头:
「不过还有些其它细节要解决……比如削弱几何双喉道结构对超然冲压模态的压力分布影响,还有如何从扩压器斜激波过渡到飞行器前体斜激波,这些才是我们当前阶段应该首先关注的问题,同时也不会耽误助推-滑翔构型的研发进度。」
「马赫数5.0以下,也能进入到超燃冲压工作状态?」
很快有人提出顾虑。
「嗯……以马赫数5.0作为高超音速的门槛属于人为界定,实际这个数字和很多变量都有关系,只要组织特征马赫数大于1,并保证工作循环中加热起始位置的压力小于给定的激波串出口压力,就可以确保超然冲压模态的正常工作。」
常浩南解释道:
「当然这需要在设计之前就计算出隔离段出口面积达到极限反压条件下的燃烧室热力工作过程和对应的性能、需用扩张比及特征马赫数和释热分布规律,还有……」
「……」
「总之,都是需要大量风洞测试才能完成的工作。」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进入总结:
「任重而道远呐,同志们……」
……
简单布置了一下后续的测试工作之后,常浩南很快整理好了对X51A的测试和分析结果,接着便迅速乘车赶往了空军司令部。
「怎幺这幺多?」
现在距离长征9号返航也才过去差不多一个月时间,郑良群刚才接到电话的时候,还以为常浩南只是口头跟他说一些初步判断,甚至连今天的日程都没专门去改。
结果打开档案袋之后才发现里面装着厚厚一沓的结论报告,不由得有些傻眼:
「我记着你之前好像说过,可能没办法获得特别丰富的结论?」
在某一个瞬间,他觉得自己好像对「丰富」两个字的理解出现了问题。
「主要是运气不错,对压缩隔离段的还原度非常高,而且也分析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常浩南面不改色地回答道。
郑良群坐直身子,来了个肃然起敬.gif。
「你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