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多。
常浩南摆了摆手,阻止了有些慌不择路的林成刚:
「如果考虑成本问题的话,你这个推进剂里面所需要的高纯度硝酸羟胺和三维多孔聚乙烯醇价格都不算低,而且制备工艺相对复杂,恐怕不会有什幺特别明显的优势。」
他虽然也有些心疼对方,但项目层面的事情,还是要尽可能少做出一些主观判断:
「最主要的是,新型的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可以实现亚燃和超燃结合,所以只需要大约2.5马赫的门槛速度就能正常启动,等突破下一个临界值后再切换到超燃模态,所以本身就可以通过调节两个阶段工作时间的比例来达到一定的任务灵活性……」
这下子,林成刚彻底没话说了。
什幺叫降维打击啊?
这就相当于你寒窗苦读多年终于高中进士,结果却听到远方传来带清已经亡了的消息。
「不过,成刚同志你也不要过于丧气。」
事已至此,常浩南还是决定鼓励一下这位有些倒霉的部下:
「CT-1推进剂在几型防空飞弹上的测试数据我都看过,可以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我最早提出混合推进剂这一概念时候的设想,完全符合我们对于火箭助推动力的需求。」
「而且,随着门槛速度的降低,助推器也可以相应减小一些体积,从而提高对于发射平台,尤其是空射和潜射平台的兼容性。」
到目前为止,除去406、409和200三艘弹道飞弹潜艇以外,华夏潜艇部队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其他装备垂直发射系统的型号。
而通常只有533mm、最大不超过650mm的鱼雷管口径显然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潜射武器的尺寸。
至少最初版本设计的吸气式高超就因为助推器尺寸超标而塞不进去。
并且由于同样的原因,也很难由歼11这样的战术飞机来携带,所以原本预计将优先装备给海军驱逐舰和空军轰炸机部队,后续再专门开发面向陆基和潜射的子型号。
如今倒是省去了后面的不少麻烦。
估计郑良群听了之后会非常高兴……
「总之。」
常浩南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