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常浩南既然选择在这个场合抛出话题,就已经想到了可能面对的情况,因此完全没有被其他人的反应所影响,而是继续道:

「英法联合的FOAS项目告吹,对于欧洲人来说最大的损失倒不是失去了一个可能存在的飞机型号本身,而是在涉及到下一代航空技术的研究中被耽误了大量时间,以至于直到21世纪都还没来得及建立起配套的硬体设施和理论基础,在这方面别说跟已经有或者即将有第四代战斗机的三个国家相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正处在野心顶点,不断跃跃欲试想要突破限制的日本。」

「所以我判断,对方所表现出的态度应该是真实的,至于为何不在明面上直接提出来,应该是觉得这个想法过于大胆,担心遭到拒绝之后,连现有的合作都会受到影响,而如果我方能旁敲侧击地表现出一些积极主动的要素,应该可以促使对方再向前一步……」

「……」

一番发言结束,换来了一众人的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跟他关系比较熟的李忠毅率先开口:

「常院士,你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但是……」

作为一名在军工系统里面根基不算深厚的外行领导,他甚至有点担心自己接下来的问题会不会显得过于清澈。

不过,毕竟前半句话都说出来了,所以最后还是有些犹豫地问出了那个大家都比较好奇的问题:

「但这一套操作的最终目的是什幺?再说……总不能真帮欧洲搞出一种第四代战机?」

尽管最近十几年的对欧合作都比较融洽,无论工建委系统还是李忠毅本人更是从中获得了不少好处。

但他的思维整体上还是清醒的。

或者说,至少没有把个人得失放在大局之前。

华夏和欧洲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积极的关系,关键是趁着90年代中后期美国人头脑发热,不把全世界放在眼里的功夫,在几个欧洲核心国家拉起来了一批拥有在华利益的政商两界人士,形成了相对牢固的捆绑。

问题在于,因为缺少直接干涉的意愿和手段,导致这种操作是不可持续的。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对欧洲的控制,但得益于历史原因,只要及时挽回思路,就仍然有通过潜移默化方式挽回,甚至扭转局面的可能。

尤其如今的白宫是驴党做主,在豢养代理人方面更是轻车熟路。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