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比如空间堆堆芯本体加上发电组件、动力组件、对接组件等全套设备在内,重量完全可以限制在9-10吨的水平,这意味着可以由长征五号整体发射到地月拉格朗日L4点上,而无需再进一步拆分成更零散的模块。

再比如空间堆的工作参数是按照太空环境进行标定,如果发射之前就在地面上启动,那幺其产生的高温和辐射甚至会干扰到运载火箭的正常工作,所以最开始常浩南甚至考虑过像核弹那样把反应堆分成两个部分,等抵达预定驻留位置之后再将其合体启动。

但与空间技术研究院讨论后发现,完全可以通过原定用于屏蔽中子辐射那部分锂-6让堆芯在环境温度下维持休眠状态,同时还可以提供刚性管道和组件,消除液体晃动,从而提供更安全的发射条件,等进入轨道后再解冻整个系统……

总之,虽然大部分技术都不能算是现成的,但也没有明显超越本时代的能力,属于乍一听非常狂野,但其实并非没有可能性的水平。

于是才有了本次颇为大胆的报告。

但对于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航天方面的一众首长来说,他们的感觉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基本上是,大家明明还在讨论组合式空间站什幺时候建设、登月工程什幺时候完成采样返回、第二个火星探测器什幺时候发射……

结果就突然快进到太空基地了。

有一种从纪录片跳进科幻片的荒诞感。

然而眼前PPT上明晃晃的标题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

这是真的。

「浩南同志,请你先解释一下这个『空间移民基地』,具体是什幺意思。」

「好的。」

常浩南乖巧点头:

「到目前为止,人类唯一踏足过的地外天体就是月球,而在可见未来内,下一个有可能触及到的目标无疑会是火星,但相比地月转移轨道较短的航行时间和周期,地火转移即便采用代价最小的霍曼轨道也只有不到1%的运输效率,并且一条标准的霍曼转移轨道长达6亿千米,需要飞行7个月左右的时间,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转瞬即逝的发射窗口……」

「对于体量较小的无人探测器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但能够载人着陆并起飞的太空飞行器至少有几吨重,要想抵达火星,就必须克服时间和能源两个障碍,而设置在地月拉格朗日L4点上的移民基地刚好可以作为中转站,一是能够给刚刚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太空飞行器提供新的起点,二是可以为太空飞行器补充能源,并允许其调整飞行轨迹,藉助月球引力进行助推加速,此外还可以放宽地面发射窗口,让航天员有一个微重力环境下的适应阶段,避免在超长时间的任务中身体机能受损……」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