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击发延迟2.5秒,炮口测速结果2263m/s,和预定速度2250m/s相比误差0.58%,符合设计预期,发射组合体在轨道上总计运行0.00575秒,由于轨道柔性所引发的Y向角角速度为9.02rad/s,Z向角速度为0.73rad/s……」

「……」

当然,能坐在控制室里面的全都是内行,就连范胜辉也是正儿八经大学毕业,又跟着听过不少技术内容,对于电磁炮的发射效果,以及大概射程心里基本都有数,倒是不至于为此而感到意外,更别提其他人。

至于0.58%的速度误差……只能说精确就是我们全电控操作的特性,不爽不要玩。

Y向和Z向的扰动角速度要比一般身管火炮稍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命中精度,但考虑到这只是个颇为简陋的架子,甚至连热变形补偿都没做,所以似乎也完全可以接受。

真正出乎马明伟预料的,其实是那个2.5秒的击发延迟。

也就是从爆轰管点火,到高能等离子体形成、再到等离子体进入盘式通道发电,最后作用到轨道上形成击发。

整个过程只用了2.5秒。

虽然跟火药还是有一定差距,不过,如果不把视野局限在作为「炮」的属性上,那幺如此短的反应速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可以跟电学元件储能相媲美了。

要知道,这只是能量释放速度而已。

电学元件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充能时间。

爆轰管当然也要充气,但却可以提前备好,等需要用的时候直接点火释放能量。

而电容或者电感要想实现长期稳定储能,则会受到很多限制。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